計畫緣起

鹽田生態文化村

四草礮臺

臺江四草湖

策略聯盟

DM及學習手冊

 

編輯小組:

總策劃:周義雄

副總策劃:蕭淑穗

執行/編輯:
蕭淑穗.楊凌美.吳炎坤.吳義弘
張炎飛.陳秀慧.歐素君.沈佳霓
邱小芳.許素維.馮勝雄.鄭金春
曾裕辰

圖片提供:
沈佳霓.許素維.梁慶國

諮詢專家:吳茂成

臺江生態文化學習之旅交通圖

台江生態文化之旅交通圖

 

壹、楔子

    臺南府城是歷史悠久的文化古都,蘊含著豐沛的人文藝術與自然生態資源。優美的海岸線,有著豐富的人文與地理景觀,而海佃國小地處臺江之陽,擁有得天獨厚的 臺江自然生態景觀暨文化資產,因此,期盼透過在地文化、觀光、產業的深耕與整合,建置校外教學學習網絡,整合臺南市八大文化園區、藝術場館與自然資源,成為教師進行校外教學之優質教學資源網,落實生態暨文化教育的扎根工作,提升校外教學實施成效,讓深度文化旅遊結合課程與校外教學,以家鄉之美直接悸動孩子的心靈,為家鄉恆久傳唱;除此之外,更希望能將府城之美,分享到每個角落。

  •  

     

     

 

貳、細說臺江

    臺江是開臺的歷史古地,曾經是臺灣最美也是最大的內海,北汕尾島、鹿耳門把守著臺江的出入臺灣海峽要道,從五、六千年前開始臺江沿岸就有史前人類居住其間,直到四百年前,還有蕭壟、麻豆、目加溜灣,直加弄、新港社等平埔族人居住其間,荷蘭人、鄭成功、日本人、閩南漁夫……也都是從 臺江登陸,踏上臺灣這塊美麗之島。但是,在西元一八二三年的夏秋之間,下了十天的大雨,臺江北邊的曾文溪突然改道,從今日的菅寮一帶往南衝進臺江,原本有如平鏡的內海,逐漸淤積成海埔新生地。

    臺江變成海埔地之後,逐漸被人所遺忘了,目前只剩下七股潟湖、四草湖等殘跡,後來改稱為「官仔埔」,意思是指長滿菅芒花的海埔地,西元一八二四年,海尾寮一帶開始有漁夫居住其間,形成一個魚市。清末時期,菅仔埔被劃為「武定里」,後又被分為「外武定里」,西元一八九五年,日本人來 臺之後,遂改為「安順庄」,西元一九四九年國民政府來臺,就取臺南市的「南」字與安順庄的「安」字,合稱為「安南區」,成為臺南市的第七個行政區(現已調整為六區,因民國92年中區和西區合併稱為中西區),也是面積最大的一個行政區。

    臺南市安南區面積一百零七點二平方公里,北濱曾文溪與七股、西港相望,南抵鹽水溪與安平區、北區、永康市相接,東鄰國道八與安定鄉相鄰,中有鹿耳門溪、嘉南大圳,先民大多來自曾文溪北岸的拓墾人家。西元一九六O年之後, 臺灣逐漸從農漁業邁向工商業社會,原本是綠意盎然、清水圍繞的臺江家鄉,開始興建販茨、工業區,生命力充沛的臺江,在昔日天然良港的地利消失後,逐漸孕育成美麗的生態花園,加上新近開發的高科技園區,已形成全國唯一擁有科技、生態、文化三元合一的智慧型都會 臺江城。

   臺南的後花園-臺江生態文化園區,屬八大文化園區之一,也是 臺南最年輕的土地。有大片的魚塭、鹽田,加上紅樹林、鳥類等生態資源、空氣清新的「臺江」,為臺南最具自然之美遼闊土地。

    在生態方面,臺江地區還有臺灣沿海生態最豐富的溼地,是隨著海洋潮汐運動而存在的濕地生態體系。園區內紅樹林生態完整,欖李、海茄苳、水筆仔及五梨跤都有,也是國內最大的欖李生育地,是國內重要的濕地,水系完整,可說是生態的威尼斯。不但有許多珍貴的紅樹林,也和紅樹林交織成的罕見奇景「綠色隧道」,可提供遊客相當難得的紅樹林探險經驗。溼地的魚蝦、貝類和底棲生物,也吸引大量的候鳥來此覓食,其中鷸科、鷗科、鷺科和雁鴨科等較為常見,連珍貴的黑面琵鷺也常在此現身。

    植物方面,臺江地區共紀錄到207種維管束植物,全區由於鹽田停產不久,加上土壤所含鹽分過高,因此多以耐鹽草本植物為主,水陸交會處木本科植物以紅樹林之海茄苳、欖李、土沉香為主,土堤處則以濱水菜、鹽地鼠尾粟為主,其餘泥土地面仍為禾本科和豆科的田菁為主要優勢植物。

    動物方面,區內動物達128種,歷年記錄雁鴨等鳥類達303種,蟹類達52種,其中黑面琵鷺是將是鎮園之寶。四草濕地介於水域及陸域之間,匯集了來自河川與潮汐所帶來的各種養分,為水鳥、岸鳥等許多鳥類繁殖、覓食或遷徙度冬的活動場所;更因為陽光可直透水底,水中藻類、浮游生物滋生,魚蝦、貝類與底棲生物豐富,孕育了適應力強且具有高生產力的動、植物,可供作鳥類的食物來源;而鳥類資源,四草地區已累積紀錄49200種鳥類,顯示四草地區擁有豐富且多樣的鳥類資源,並以候鳥的種類及數量最多,約佔75%,其餘為留鳥。每年911月為水鳥大量南下之遷移期,過境候鳥在此暫駐、覓食並補充體能,部分候鳥在此過冬。隔年3月下旬至5月中旬為候鳥北返遷徙期。

    20081127日,內政部國家公園計畫委員會第80次會議審議,一致通過「 臺江黑水溝國家公園」的可行性評估,後續將由中央接手,依國家公園成立程序籌備相關事宜,它將成為臺灣第八座國家公園,這也代表「臺江黑水溝國家公園」將成為 臺灣第一座都會型國家公園。

    臺江具有傳統漁業、鹽業等產業文化,候鳥的棲息、招潮蟹、紅樹林等豐富生態資源,造就了臺江特有的產業文化與自然生態特色。走一趟臺江文化園區,除了生態教育更有歷史深義,可說是適合全家生態之旅的好所在。

 

參、校外教學路線

海佃國小,面對鹽水溪,後臨嘉南大圳,是安南區規模最大的小學,本計畫推行小組,期盼透過「臺南市校外教學資源整合計畫」的推動,建置以海佃國小為軸心的校外教學路線及網路平 臺,以班級或班群遊學方式提出參訪模式與走讀教學之計畫,達成教學場域延伸活用與教學創新活化之學習目標,並能藉此深化本土與人文教學內涵,提昇校外教學及文化休閒旅遊品質 。

海佃國小計畫推行小組,結合校內外之專業人士組成,以海佃國小為出發點,往外延伸規劃出三條臺江生態文化園區的精華路線-四草~北汕尾古戰場與紅樹林、鹽田生態文化村、遊 臺江四草湖。內容包含各景點的沿革介紹、交通及行程路線圖、景點介紹、及參訪行程建議,內容涵蓋生態及人文景觀,可謂豐富多元,期盼能提供學子們更精緻的學習資源,落實文化扎根,增進學生對家鄉本土的認同、了解與關懷,熟悉地方文化與歷史風貌,進而了解文化與環境生態之相關性。